血透必读:血液透析基础知识点
发布日期:
2022-08-30
浏览次数: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约1%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也就是尿毒症。

尿毒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尿毒症患者的肾脏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就需要一种治疗来替代人体肾脏的功能,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其中透析治疗又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目前,在中国80-90%的透析治疗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

血透必读:血液透析基础知识点

(中心静脉导管·益心达)

血液透析是借助血液透析设备于体外替代人体肾脏工作,俗称“人工肾”,治疗时需要一种特制的管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净化,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

透析器含有上万根空心纤维,空心纤维由半透膜构成,血液和透析液在半透膜的两侧流动。根据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对流和吸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清除多余的水分,同时补充身体需要的溶质,使患者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尿毒症患者通常需要每周血液透析2-3次,每次4个小时,治疗场所一般在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

血透必读:血液透析基础知识点

血液透析导管·益心达)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ARF因其病情进展快、常有严重的合并症,至今病死率仍高达49%-71%。目前已公认对ARF进行早期预防性和充分性透析治疗可显著减少感染、出血、昏迷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早期预防性透析指在并发症出现之前进行治疗,即一旦ARF诊断成立,尿量在短期内不能迅速增多,又无禁忌症时立即开始透析治疗,特别是高分解代谢性ARF。可以进行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①急性肺水肿;

②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或心电图提示高钾;

③高分解代谢型;每日尿素氮上升≥14.3mmol/L、血清HCO3-下降≥2mmol/L;

④如为非高分解代谢型,但有少尿或无尿2天以上,血肌酐≥442μmol/L(5mg/dl)、肌酐清除率≤7~10ml/(min·1.73m2)、血尿素氮≥21.4mmol/L(60mg/d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

⑤有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⑥误型输血者,游离血工蛋白≥800mg/L。


2.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对CRF患者掌握适宜的血透适应症是提高存活率和恢复病人部分劳动能力的重要因素。适应症掌握过严,甚至出现少尿、无尿,伴有明显的心血管并发症或全身情况恶化,意识障碍等终末期症状、才开始透析治疗,则不仅透析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且即使病情得到好转,也仅能依靠透析维持生命,难以恢复部分劳动力。慢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是:

①延长患者生命;

②对于有可逆急性加重因素的CRF,血透治疗可帮助度过危险期;

药物或毒物中毒紧急透析的适应症是:

①经常规方法处理后,病情仍见恶化,如出现昏迷、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暂停、顽固性低血压的等;

②已知进入体内的毒物剂量或毒物血浓度达致死剂量;

③正常排泄毒物的脏器因有原发疾病或损伤肾脏导致ARF时;

④合并肺部或其他严重感染。毒物为小分子、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或蛋白结合率低者,可由透析膜渗透出;

其在体内分布均匀且未固定于某一部位时透析效果好。但血透对分子量较大、脂溶性或与蛋白结合率较高的毒物或药物的清除效果不如血液灌流。透析应在服毒物后8-16小时内进行,病情危重者可不必等待检验结果即开始血透治疗。


相关推荐

温度传感器作用
温度传感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涵盖了从基础体温监测到高...
一次性微量泵前管
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不断推动着医疗设备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
电缆连接线作用
电缆连接线不仅是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桥梁,更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测温导尿管的应用领域
测温导尿管作为一种集成了体温监测功能的导尿工具,逐渐成为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