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

日期: 2020-12-15
浏览次数: 317

 

益心达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血压传感器为有创血压监测。是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腔内压力的方法,比较准确、可靠、能直接、持续、动态地反应患者的血压,利于及时处理病情,使用于各种急危重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需反复做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他血液检查的患者、外科手术患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

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 

 

有创血压监测操作比较复杂,需要有技术的医务人员操作。

 

操作时需防止空气进入造成栓塞;也需仔细选择适合的血管和穿刺鞘管/桡动脉鞘管等。术后有效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这些并发症包括:①血肿;②穿刺部位感染;③全身感染;④动脉血栓形成;⑤远端缺血;⑥局部皮肤坏死;⑦动脉接头松开造成失血等。

 

具体可采用那些方法加强护理:

1、置管成功后保持穿刺处皮肤干燥、清洁、无渗血。每日更换1次敷贴,有渗血时随时消毒随时更换。

2、加强临床监测,每日监测体温4次。如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应及时寻找感染源。必要时取管道培养或做血培养以协助诊断,并合理应用抗生素。

3、患者置管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生感染迹象应立即拔出导管。一般情况下,血压传感器保留不超过72小时,最长1周,如需继续应更换测压部位。

4、每天更换连接管的肝素稀释液。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

5、严密观察动脉穿刺部位远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有无异常,若发现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红肿、发白或发绀变凉应立即拔出,并用50%硫酸镁湿敷红肿处,也可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

6、局部出血与血肿:(1)穿刺失败及拔出穿刺针时,局部用纱布球和宽胶布加压覆盖,加压包扎中心要在血管进针点,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益心达根据前臂桡动脉穿刺处的血管解剖生理专门生产有桡动脉压迫止血带供医务人员在动脉穿刺手术中拔除穿刺针或留置针后辅助压迫止血用术后嘱病人保持术侧肢体伸直,短期内患者如有活动注意局部观察,以防出血7、出现血肿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频谱仪局部照射穿刺针与测验管均应固定牢固,尤其是患者躁动时,应严防其自行拔管。(3)动脉测压管各连接处一定要衔接紧密,避免脱开后造成出血。

8、远端肢体缺血:(1)术前要确知被插管动脉的侧枝循环情况,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穿刺;(2)选择适当的穿刺针,一般成人为14-20g导管,儿童为22-24g导管,切勿太粗及反复使用;(3)保持三通良好性能,以保证肝素生理盐水的滴入;保持管道通常,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在测压、取血标本或调试零点等操作过程中,要严防血管内空气栓塞;(4)当监护仪上压力曲线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如果为管道内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入,以防发生动脉栓塞,如果不能疏通,即拔除动脉压管,必要时重新置管;(5)密切观察术侧远端皮肤的颜色与温度,并通过同侧手指套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手部的血运情况,当发现有缺血征象如皮肤苍白、温度下降、麻木及疼痛感等异常变化,应及时拔管;(6)固定置管肢体是,切勿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7)动脉置管时间长短与血栓形成呈正相关,在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应及时拔出,一般不超过7天。


关闭窗口】【打印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9 - 28
外周血管介入是对于外周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对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外周血管疾病,内科治疗效果甚微,手术治疗则多为有创治疗方法,而且效果有限。外周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下肢血管堵塞,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率达到10%;65岁以上人工中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高达20%。外周血管是指除心脏及颅内血管以外的所有血管,而外周血管疾病,就是除心脑血管疾病以外所有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成熟,介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之外的其他疾病治疗。其中,外周血管介入就是介入治疗的一大分支,也是外周下肢血管阻塞的首选治疗方案。而支架置入术是最常用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方式之一。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影响设备,包括血管造影、CT核磁共振、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插...
2023 - 09 - 28
冠脉球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使支架植入达到最佳化效果,更好的贴壁。最新的医用耗材分类将球囊分为冠脉扩张球囊、半顺应、非顺应、冠脉药物涂层球囊、切割球囊、冠脉棘。顺应性是指球囊增大的幅度,顺应性指工作压内球囊直径增大15-20%,半顺应性指工作压内球囊直径增大10-15%,非顺应性为工作压内球囊直径增大小于10%。预扩张冠脉球囊主要应用于钙化、迂曲、弥漫、严重狭窄等复杂病变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支架植入前进行充分预扩张,可增加支架通过病变的成功率,降低病变对支架涂层的损伤,压缩病变斑块,增加支架贴壁程度,保证药物局部均匀分布,测量病变长度和血管直径,辅助指导支架选择。后扩张冠脉球囊可保证支架的充分膨胀和贴壁,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降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在近远端参考管腔直径不匹配时,可对近端管腔内的支架进行塑形。在支架无法匹配参考管腔直径时,可利用后扩球囊得到所...
2023 - 09 - 26
近年来,脑卒中、老年痴呆、小脑萎缩等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而这些疾病很有可能会导致吞咽功能受到暂时或永久的损害,为了保证能量的摄入、营养的供给以及药物治疗,需要给予患者留置胃管且予以鼻饲饮食,但有一部分患者出院后仍不能拔除胃管,需要长期使用。在患者的居家期间,面对这个进食通道,该如何进行鼻胃管的护理呢?留置鼻胃管是指将胃管由鼻腔插入胃内,从胃管内注入流质饮食、水分和药物,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达到治疗的目的。除了使用药厂配置好的营养液以外,鼻饲液还可以选择富含多种维生素、易于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用牛奶、豆浆、米粥、鸡蛋汤、鱼汤等。维生素类可选用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榨汁后注入。榨汁后还需要用纱布过滤,防止堵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缓慢注入胃管。鼻胃管的护理1. 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鼻胃管固定采用人字形固定法,如出汗过多或固定贴污染松脱,要及时更换胶布,并观察固定处皮肤...
2023 - 09 - 26
导管鞘器械作为医疗器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导管鞘器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和安全性。一、导管鞘器械的基本作用导管鞘器械是一种用于插入和管理导管的设备,通常用于心脏导管手术、介入性手术中。它们旨在提供一个可靠的通道,使医生能够准确、安全地引导导管到目标位置,以进行治疗、诊断或监测。二、导管鞘器械的应用领域导管鞘器械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领域,包括心脏病学、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和介入性放射学等。在心脏病学中,导管鞘器械用于导管手术,如心脏导管插入和介入性心脏手术。在血管外科中,它们用于动脉和静脉手术。在神经外科中,有助于准确引导导管到神经系统中,进行手术和治疗。介入性放射学领域也广泛使用导管鞘器械,以进行血管介入手术和放射学治疗。三、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在医疗领域,效率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导管鞘器械的设计和使用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一方...
Copyright ©2005 - 2018 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