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
发布日期:
2025-11-06
浏览次数:

婴幼儿肠套叠作为儿科常见的急性肠梗阻病症,若未能及时诊断与干预,可能引发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是专为婴幼儿肠套叠诊疗设计的一次性医疗耗材,核心用于在B超监测下完成肠套叠的诊断与水压灌肠复位操作,是该病症非手术治疗的核心配套设备。

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

一、产品介绍

从产品结构来看,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主要由压力监测系统、灌肠液体输送组件、紧急泄压装置及连接管路等核心部件构成,部分型号还配备专用的婴幼儿适配灌肠头,确保与患儿生理结构相匹配,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黏膜损伤风险。产品型号统一为FWB-I,采用独立无菌包装设计,每包为单个患儿单次使用规格,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包装外侧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及医疗器械注册证号等关键信息,便于医护人员核对与追溯。

在适用人群方面,该产品专为婴幼儿群体设计,根据婴幼儿体重、年龄等生理特征优化了压力控制范围与组件尺寸,可满足不同月龄、体重患儿的诊疗需求,但需注意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配的操作参数,不可用于成人或其他动物诊疗场景。

二、主要功能

(一)安全防护功能

交叉感染防控:产品采用一次性使用设计,使用后按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理,彻底杜绝因设备重复使用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符合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管理规范,尤其适用于免疫力较低的婴幼儿群体。

辐射防护:依托B超监测技术开展操作,无需依赖X射线等辐射性成像设备,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患儿与医护人员均无需暴露于辐射环境,避免辐射对患儿生长发育及医护人员职业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解决了传统X射线引导下灌肠复位术的辐射安全隐患。

压力过载防护:

自动泄压保护:设备内置精准压力控制系统,预设压力值根据婴幼儿肠道耐受阈值设定,当灌肠过程中肠管内压力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立即启动自动泄压功能,快速将压力降至安全范围,从根本上降低因压力过高导致的肠破裂、肠黏膜损伤风险。

手动紧急泄压:配备独立的手动紧急泄压装置,当出现自动泄压系统故障或突发紧急情况(如患儿剧烈哭闹导致压力骤升、B超显示肠管异常扩张等)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手动操作迅速开启泄压通道,实现肠管内压力的即时降低,为诊疗安全提供双重保障。

(二)压力监测与控制功能

实时压力监测:设备配备高精度压力仪表盘,可实时动态显示患儿肠管内的压力变化数值,压力读数精准至0.1kPa,医护人员通过仪表盘可直观掌握肠管内压力波动情况,及时发现压力异常升高或骤降,为调整灌肠参数、判断肠套叠复位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精准压力控制:通过压力调节组件可预设灌肠压力范围,调节精度高,能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肠套叠类型及肠管扩张程度,设定个性化的安全压力值,确保灌肠液体缓慢、平稳注入肠管,既满足复位所需压力,又避免压力过高损伤肠管。

(三)诊疗辅助功能

诊断支持:在B超监测配合下,通过灌肠液体的注入,可清晰显示肠套叠的位置、范围及肠管扩张情况,帮助医护人员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复位操作支持:通过精准的压力控制与稳定的液体输送,将灌肠液体按预设压力与速度注入肠管,利用液体压力推动套叠的肠管复位,整个复位过程可在B超实时监测下进行,医护人员可根据B超影像调整操作节奏,提高复位成功率。

三、选购指南

(一)产品性能评估

压力控制精度:通过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或实地测试,验证产品压力控制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要求自动泄压误差不超过预设值的±5%,手动泄压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确保压力防护功能可靠。

组件适配性:检查产品组件的尺寸与材质是否符合婴幼儿生理特征,灌肠头应采用柔软、光滑的医用级材料,避免尖锐边缘,连接管路应具有良好的耐压性与柔韧性,不易破裂或打折,确保操作过程顺畅。

无菌性能:确认产品采用可靠的灭菌工艺,灭菌有效期不低于2年,包装无破损、漏气、污染等情况,开封前需检查包装完整性,若包装破损则禁止使用。

(二)供应商实力考察

生产能力与稳定性:选择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流程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厂家,了解厂家的生产周期、库存储备能力,确保能够稳定供货,避免因缺货影响临床诊疗工作。

售后服务:考察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如是否提供产品使用培训、技术支持、退换货政策等,优先选择售后服务响应及时的供应商,保障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三)成本效益分析

在确保产品质量与合规性的前提下,结合医疗机构的采购预算,对不同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进行对比,但需注意避免单纯追求低价而忽视产品质量,应选择“性价比优”的产品,同时考虑产品的使用便捷性对诊疗效率的影响。

四、临床应用

(一)应用场景与适用条件

一次性使用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主要应用于B超监测下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非手术复位治疗,适用条件包括:

患儿年龄通常在2岁以下,确诊为原发性肠套叠;

病程不超过48小时,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无高热、严重脱水、休克、腹膜炎体征;

B超检查显示肠套叠包块清晰,无肠管扩张明显、肠壁增厚严重等禁忌证。

若患儿存在以下情况,则不适合使用该设备进行灌肠复位:

病程超过48小时,或虽病程较短但出现严重脱水、休克等全身症状;

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肠坏死、肠穿孔;

继发性肠套叠(如由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肠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

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患儿,无法耐受灌肠操作。

(二)临床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患儿准备: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情况给予镇静剂,减少患儿哭闹,提高操作配合度;

设备与耗材准备:核对一次性使用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的包装完整性、有效期及型号,确认压力监测系统、紧急泄压装置功能正常,准备适量的灌肠液体,连接B超设备并调试至良好状态。

术中操作:

患儿体位:通常采用仰卧位或截石位,根据B超监测需求调整体位,确保B超探头能清晰显示肠套叠部位;

组件连接:打开复位包无菌包装,按无菌操作规范连接灌肠头、连接管路、压力监测系统与灌肠液体容器,排尽管路内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肠管引起腹胀或影响压力监测准确性;

压力设定: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及肠套叠情况,预设安全压力值,启动压力监测系统;

灌肠操作:缓慢将灌肠头插入患儿肛门,固定灌肠头,开启液体输送开关,缓慢注入灌肠液体,同时通过B超实时监测肠套叠复位情况与肠管扩张情况,观察压力仪表盘数值变化;

压力调整与紧急处理:若压力缓慢升高且B超显示肠套叠逐渐复位,可维持当前压力;若压力骤升或超过预设值,自动泄压系统未启动,应立即手动开启紧急泄压装置,降低肠管压力,同时暂停灌肠操作,评估患儿情况,排除异常后再继续操作;若B超显示肠套叠完全复位,则停止灌肠,缓慢拔出灌肠头。

术后观察:

患儿监测:术后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排便情况,观察24-48小时,确认无并发症发生;

设备处理:使用后的复位包组件按医疗废弃物分类标准进行处理,不可随意丢弃或回收再利用,压力监测系统(若为可重复使用部件)需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安全。

(三)临床应用优势

提高诊疗安全性:一次性使用设计与双重压力防护显著降低交叉感染与肠管损伤风险,B超监测无辐射,保障患儿与医护人员健康;

提升复位成功率:精准的压力控制与实时压力监测,配合B超实时影像引导,医护人员可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操作参数,提高肠套叠复位成功率,据临床数据统计,规范使用该设备的复位成功率可达80%-90%(原发性肠套叠);

缩短诊疗时间:设备组件集成化程度高,操作流程简便,无需复杂的设备调试,可快速开展诊疗操作,缩短患儿等待时间与诊疗周期,减轻患儿痛苦。

五、参考价格

一次性使用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的市场价格受生产厂家、采购数量、采购地区及供应商合作模式等因素影响,价格区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当前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单个FWB-I型号复位包的市场零售价通常在150-300元/个之间;医疗机构通过集中采购、长期战略合作等方式批量采购时,价格可有所优惠,批量采购单价一般在120-250元/个之间。

不过,该价格仅为市场参考价格,具体价格需以医疗机构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为准。此外,价格不包含产品运输、仓储及售后服务等附加费用,部分供应商可能会根据采购总量、付款方式提供额外的价格折扣,医疗机构在采购过程中可与供应商进一步协商,以获取更具竞争力的采购价格。同时,需警惕低于市场平均价格过多的产品,避免因价格过低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影响临床使用安全。

六、配套产品

(一)影像学监测设备

核心配套设备为B超诊断仪,需配备高频线阵探头,要求B超设备具有清晰的影像分辨率、实时动态成像功能及影像存储与回放功能,便于医护人员观察肠套叠部位、复位过程及肠管情况,部分高 端B超设备还可提供压力与影像同步记录功能,进一步提高诊疗精准度。

(二)灌肠液体相关产品

医用生理盐水:作为灌肠复位的核心液体,需选择符合医用标准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规格通常为500ml/瓶或1000ml/瓶,要求无菌、无热源,且需提前加热至37-38℃,避免冷液体刺激肠管引起痉挛,可搭配医用液体加温器使用,确保液体温度稳定。

液体输送辅助设备:若需精准控制灌肠液体流速,可搭配医用输液泵或灌肠专用液体输送泵,实现液体流速的定量控制,避免手动操作导致的流速波动,尤其适用于体重较轻、肠道耐受能力较差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

七、使用注意事项

(一)术前注意事项

产品检查: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一次性使用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的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漏气、污染等情况,核对产品型号(FWB-I)、生产批号、有效期,若包装破损或超过有效期,严禁使用,需立即更换新的复位包。

患儿评估:详细询问患儿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严格掌握灌肠复位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存在禁忌证的患儿,禁止使用该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环境与人员准备:操作需在无菌操作室或符合无菌要求的诊疗室内进行,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50%-60%,避免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患儿受凉;操作医护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熟悉设备操作流程与应急处理措施,术前需进行手卫生消毒,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符合无菌操作规范。

(二)术中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打开复位包后,避免无菌组件接触非无菌物品,若组件被污染,需立即更换;灌肠头插入肛门前,可涂抹少量医用润滑剂,但需确保润滑剂不会影响压力监测或与组件材质发生反应。

压力监测与调整:密切关注压力仪表盘的数值变化,每1-2分钟记录一次压力值,若发现压力异常,需立即暂停操作,排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严禁擅自提高预设压力值,即使肠套叠复位困难,也需在B超评估肠管耐受情况后,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决定是否调整压力,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安全范围。

患儿监测: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与反应,若患儿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待患儿情况稳定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操作。

紧急泄压装置使用:熟悉手动紧急泄压装置的操作方法,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快速、准确开启;若自动泄压装置出现故障,需第 一时间手动开启泄压装置,避免肠管压力持续升高导致肠破裂。

(三)术后注意事项

产品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组件需立即按感染性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放入专用医疗废弃物包装袋中,密封后由专业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转运处理,严禁重复使用、随意丢弃或与生活垃圾混放。

患儿观察:术后将患儿送至观察室,持续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观察患儿腹部症状、排便情况及精神状态,若出现肠穿孔征象或复位失败,需及时通知医师,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设备维护:若压力监测系统包含可重复使用部件,使用后需按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清洁时使用中性清洁剂擦拭表面,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消毒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符合要求的化学消毒方法,消毒后需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压力监测准确、泄压功能正常,方可存放备用。

一次性使用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作为小儿肠套叠非手术诊疗的关键设备,其安全防护设计、精准压力控制及便捷操作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降低诊疗风险、提高复位成功率、保障患儿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
2025-11-06
婴幼儿肠套叠作为儿科常见的急性肠梗阻病症,若未能及时诊断与干...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2025-10-29
一、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介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是一种专门针对经股动...
子宫内膜取样器
2025-10-28
一、子宫内膜取样器产品介绍子宫内膜取样器核心用途为采集子宫内...
造影导丝介入
2025-10-11
现代医学诊疗体系中,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始终是重点领域。...